事实上,尽管2021年养老金的调整幅度小幅下降,但相比较去年却有三个亮点不容忽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各地区养老金方案的上报时间较去年提前
我们知道,历年养老金调整的思路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先下发总体调整通知,然后各地区遵照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可执行的方案。2020年,两部委要求各地区在5月31日前上报可行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备案,而今年要求各地区在4月30日前完成上报工作,比去年提前一个月。
各地区的申报申报时间大大提前,也意味着各地区增发养老金的时间也会大大提前,这对退休老人来说肯定是好事。要知道大部分地区在去年7月完成了置换工作,今年有望提前到6月甚至5月底。去年,上海的养老金补发速度最快,今年,上海有望继续走在前列,成为第一个完成养老金补发的地区。

二、养老金政策的实施要求更加严格
与去年一致,两部委再次强调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的重要性,并要求养老金不得出现新的拖欠,这表明养老金福利作为最重要的民生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今年,我们可以从文字的语境中清晰地感受到,养老政策的实施要求更加严格,不允许各地区自行提高当地退休老人的养老待遇,尤其是通过设定最低养老标准等方式。,这还是第一次。
这说明之前有些地区存在上述情况。我们知道,目前的养老金已经实现了省级统筹,下一步就是完成国家统筹。但是,擅自提高养老金待遇显然违背了国家养老金总体规划的大方向,反而会加大不同地区养老金水平的差距,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如果今年各地区违规调整养老金,在批评问责和扣除去年财政补贴的基础上,扣除中央调整资金,违规成本将进一步增加。

三、企事业单位调整办法明确统一
2020年,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调整办法要求“基本统一”,但到2021年,“基本”一词已去掉,明确定义为“统一”。不要小看这两个字的变化,这明显说明国家的态度,企事业单位的调整一定要一致,不能有区别。
小编认为,这对大多数退休人员来说无疑是好消息,调整的统一意味着未来养老金的增加将更加公平和客观。
事实上,虽然我们一直在推进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调整一体化,但有些地区仍然存在一些差异,从今年开始,必须消除它们之间的差异,这进一步反映了国家规范养老金管理的决心。

网络谣言满天飞,《民法典》在手不心慌。
类似的新规解释都在《民法典》中,除了以上内容,还包括以下几点新规:
1.自己的房屋不能住?“居住权”有规定
2.七种债务不用偿还?你可以问《民法典》
3.天价彩礼被取消?你也可以问《民法典》
4.儿媳没有赡养婆婆的义务?《民法典》告诉您
5.朋友喝酒意外身亡,同桌人需要担责吗?《民法典》为您解答

总之,大到房屋继承,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新出台的《民法典》里都有相关规定,保障我们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
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和《民法典》脱离不了关系,上学,就业,结婚,生子,买车买房,邻里纠纷等等,大事小事,大矛盾小纠纷都做了全面的规定。
今年新颁布的《民法典》对生活中的乱象做出了重新规定,《民法典》的重新修订可以说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更加的符合了大家的认知。
所以为了生活中不踩雷,我们更应该学好法律知识。在遇到事情时就不用花重金去咨询律师,那怎么学习法律知识呢?这边推荐你这本《民法典》

同时《民法典》被称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不仅仅是婚姻家庭的内容,还包括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等内容,在民法典中都做了较多的改动。
在现代这个社会,我们可以不斤斤计较,但不能做“法盲”,在遇到事情时放弃捍卫自己权利的机会。
有本民法典在手,无疑是学习生活法律知识的最佳来源。 无论是放在家里“镇宅”,还是工作中使用,都是不错的选择。时常翻翻看看,这样碰到纠纷时,我们心里有底,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