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智成城”网络主题活动进入第三天,媒体采访团走进河西区友谊路街宾西楼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体验了大数据和智能科技手段如何高效、精准、用心地为天津居家养老赋能。
作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地区,近年来,天津市河西区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多部门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和智能科技手段的作用,同时注重人文关怀,满足区域内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使智慧、高效、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成为现实。
养老服务中心:日常生活全方位呵护
早晨不到9点,宾西楼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经热闹起来,不少社区的老年人前来这里的食堂用餐。“菜顺口,软硬也适合我们老年人。我们早就盼着家门口有这种设施了。”社区居民赵大爷笑着说。
据运营管理宾西楼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中民聚康(天津)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展恒波介绍,目前社区食堂提供早午晚三餐,每天有多种荤素搭配的菜品和主食选择,套餐价格从13元到22元不等,还可以单点。“早餐日均60客次左右、午餐120客次左右、晚餐40客次左右。对于行动不便等有特殊情况的老人,工作人员也可以配送入户。”
除了用餐之外,几位老年人在食堂对面的西岸书斋悠闲地看书。一旁的疗养间里,张阿姨正在做艾灸理疗。“我们每隔一天做一次,这种一站式社区服务太方便了!”
走进健康驿站,柜子里一盒盒常用药摆放整齐。据介绍,这个健康驿站是由河西区卫健委主办,可以为天津市户籍且长期居住在河西区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提供慢性病用药长处方和医保取药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社区还联合友谊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请医生每周定期两天坐堂。
回到宽敞明亮的服务中心大厅里,此刻已有一些老年人开始文化活动。“我们唱歌、跳舞,做手工。这里临街方便,地方豁亮,我们基本就都上这来活动了。”
现场展恒波还介绍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提供上门的日间照料、陪护,有些是中心的工作人员完成,有些是对接的第三方专业人员完成,价格低于市场价,对于符合条件的特殊群体,还有企业让利和政府补贴。
智能云端防护网:三维立体保护人身安全
居家养老,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河西区积极借助智慧养老平台,打造了一张老年人安全居家的防护网。
现场,通过友谊路街道公共服务办养老专干贾睿虹的演示介绍了解到,在传统的一键通等呼叫设备之外,河西区引入了京东智能外呼系统,对全区上千名独居老人进行定时智能呼叫,未响应者再通过人工呼叫和入户探访进行兜底保障,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安全防护网。这一模式,确保全区独居老人都可置于系统的保护之下,有了紧急突发状况可以得到紧急处置。
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以来,作为试点‘133’工程的第一项内容,河西区构建了全区统一、互联互通的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前期,围绕老年人家庭状况、生活需求等4类21项指标,组织开展全区20余万老年人大普查,搭建全区老年人基础数据库,并先后与公安户籍、卫健委等部门协调,整合各部门相关数据,初步实现老年人数据信息的活化更新。同时,在为困难独居老年人免费安装“一键通”应急呼叫的基础上,还将所有老人应急求助和帮扶处理数据纳入平台管理,随时掌握老年人情况。开设了“85858590”居家养老服务热线,通过平台的智能呼叫、坐席服务人员联系、网格员走访、志愿者探访,形成对独居老年人的关爱帮扶。
绘制养老新蓝图:居家养老有温度更便捷
社区这一切优质服务的背后,得益于河西区智慧养老平台全面的数据信息和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转。
据河西区委网信办干部介绍,河西区将养老服务数据统一纳入管理平台。以三维可视化数据系统为例,基于河西区基础地理数据,自动化生成辖区城市底板基础地形,进行高精度处理并全流程展现养老服务场景。同时展示辖区重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点位分布、老年人分布、重点关注老人分布、服务范围等信息,并对养老中心服务经营情况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供管理者实时掌握运营情况。
“随着老龄化加剧,政策引导的落实,老年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居家养老服务市场也将更加成熟。我们也希望尽企业的一份力量,帮助更多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的需求。”展恒波说。